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以下簡稱“9·28”重要講話)時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貴陽設計院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催人奮進,令人鼓舞,將長期引領中國考古學發展、中華文明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前進方向。以1921年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的發掘為標志,中國考古學誕生,至今已走過一百年的發展歷程,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為1921—1948年。這一時期開展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數量有限,除河南安陽殷墟外,其余均屬于零散的調查和發掘,考古工作基礎相當薄弱。瑞典人安特生主持了仰韶村遺址的發掘,他將中國仰韶文化彩陶與土庫曼斯坦的安諾文化彩陶以及烏克蘭的特里波耶文化彩陶進行對比研究,得出仰韶文化彩陶由西向東傳入的結論,據此又提出了中華文明起源西來說,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成為中外學術界的主流觀點?;仡櫺轮袊闪⑶暗目脊殴ぷ?,我們應當永遠記住,帝國主義列強曾入侵中國,對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肆意劫掠,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以赤峰紅山后遺址為例,1935年由日本人進行考古發掘,所有出土文物被運送至日本,現被京都大學收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富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才能保護并傳承好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
第二階段為1949—1977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步入正軌。文化部下設文物事業管理局,對全國的文物考古工作進行統一管理,配合國家大型基本建設的考古項目蓬勃開展,從史前到歷史時期的考古資料不斷豐富。1950年8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考古研究所。這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的國家級考古科研機構,主要負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以科學構建中國考古學學科體系為主要目標。195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設立考古專業,在培養考古專業人才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
由于考古工作的開展,社會各界關于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轉折性變化,豐富的考古材料證實中華文明本土起源論,徹底否定了中華文明起源西來說的錯誤論斷。這是利用考古成果彰顯文化自信的一次重要實踐,也凸顯了考古學的重大社會政治意義。
第三階段為1978—2011年。改革開放后,中國考古學的發展進入快車道。1987年6月20日,為加強對全國文物考古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國務院決定將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改為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可以獨立行使職權。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全國文物考古工作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和科學規劃的重要決定。
1977年5月7日,經黨中央批準,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基礎上正式組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黨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的三大定位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殿堂、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脊叛芯克鶆潥w中國社會科學院后,通過組織全國范圍內的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緊緊圍繞黨中央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提出的三大定位要求,發揮考古學的優勢,貢獻考古學的力量,彰顯考古學的價值。各省、市、自治區紛紛成立考古科研機構,主動性發掘和配合基本建設的考古成果大量涌現。
1979年4月,中國考古學會成立。中國考古事業迅速發展,走向繁榮。在考古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北京大學繼續發揮引領作用。1983年,北京大學考古系成立;1998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成立。此外,吉林大學、西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相繼設立考古系或考古專業。全國考古專業人才培養進入成熟發展階段,考古專業人才培養數量逐年穩步增多。
隨著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對考古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不斷增多,中國考古學的學科體系建設得到極大提升。史前考古遺址的發掘數量不斷增多,新材料不斷涌現;關于人類起源、農業起源、文明起源等課題的研究不斷深入;中國考古學者的學術話語權顯著增強;以古代都城和陵墓為核心的歷史時期考古學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中西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不斷推進;我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道路研究得到了考古實證。
作為國家“十五”期間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通過組織不同學科團隊,開展聯合攻關,用考古材料證實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的歷史及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過程。隨著國際間學術交流的不斷拓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受到世界學術界矚目。
第四階段為2012年至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物考古研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等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中國考古學的發展進入新時代。
在“9·28”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我國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對于利用考古發現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斗,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脊虐l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還對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二是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三是要搞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四是要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
國家文物局近年組織實施了“考古中國”一系列重大項目,牛河梁、良渚、石峁、陶寺、二里頭等遺址均取得了豐碩的田野考古成果,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綜合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南京大學、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近年組織的赴外考古發掘項目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考古成果。中國考古隊赴烏茲別克斯坦、埃及、伊朗、蒙古國、巴基斯坦、羅馬尼亞、洪都拉斯等國開展聯合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增進了國際間考古合作與研究,推動了世界不同地區古代文明的互鑒與交流,增強了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習近平總書記在“9·28”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圍繞一些重大歷史問題作出總體安排,集中力量攻關,不斷取得新突破。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12@ZH014)為例,該項目自2012年8月正式實施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作為項目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作為聯合實施單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內蒙古大學歷史與旅游文化學院、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等單位作為項目協作單位,通過在呼倫貝爾地區開展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發現并發掘到公元7—10世紀室韋人的墓葬遺存,為探索蒙古族起源問題提供了最新考古實證。同時推動了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編輯出版《呼倫貝爾民族文物考古大系》多卷本、組織撰寫《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十卷本,力爭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成果,為維護國家統一、邊疆穩定、民族團結、文化安全服務。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我們要充分認識考古工作的重要性,踏踏實實做好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和闡釋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不斷豐富對中華文明內涵和特征的認識,科學論證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進一步做好考古成果的傳播工作,利用考古成果講好中國故事,發揮以史育人的作用,彰顯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時代賦予考古工作者的重任,也是我們肩負的使命。